当“熊孩子”落到优贝乐老师的手中……

  • 时间:2021-12-13 18:13:57
  • 作者:优贝乐
  • 来源:优贝乐
  • 关注:6872

当看到高铁上来回跑跳、踢你靠背的孩子,或是进屋抢你手办大拆特拆的孩子,再或是当街大哭满地打滚的孩子,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血气上涌了。

 

“熊孩子”是一个极其尖锐刻板的称呼,提到它会让人们普遍想起淘、闹、“疯”、“坏”的孩子们,升起厌恶的情绪,而天天面对“熊孩子”们的何老师,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和答案。

 

优贝乐贵州铜仁校区的何丹老师,自校区起步便加入进来。进入优贝乐体系后,三年期间见证了铜仁校区从0开始,到如今照护150余个孩子,自己也从基层升任校区的教学主管,带领老师们共同成长。

 

在此次采访中,何丹老师向我们详细分享了她在托育早教领域的探索、实践与收获。她的故事就像是一个镜子,映照出的是众多托育早教老师们的日常与专业性,也正是她们的努力,让更多先进的育儿理念进入万千家庭中。

 

 

本期文章导航

Part1 我们该如何面对“熊孩子”

Part2 托育早教老师不是保姆

Part3 何老师的成长轨迹

Part4 优贝乐线上社群开放啦!

 

 

01

我们该如何面对“熊孩子”?

 

跟很多年轻人一样,在没有从事这份行业之前,何老师也对孩子谈不上喜欢,对于“熊孩子”自然很讨厌。但进入这个岗位后,何老师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孩子,在她的眼中能够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,问题儿童的症结也总能寻到源头。

 

何老师总结接触到的“问题”儿童,大部分出在情绪控制能力差、暴力倾向、专注力差、没有规则意识、社交能力差这五个方面,这些问题都可以被改变。

 

在她的班中有个4岁的孩子,刚来优贝乐的时候,在课堂上打滚假哭。孩子在这个年纪分不清家里和社交环境的区别,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家庭教养方式都促成了孩子这种应对方式,博取大人们的关注。所以,当孩子哭闹时,何老师便让助教陪着她,但发脾气只能在教室里,不允许出去,慢慢帮孩子树立底线。

 

怕生的孩子也很常见。有这样两个孩子,一个是小男孩,一个是小女孩。刚到校区的时候完全不让人接近,如果有不熟识的人接触他们,他们会非常害怕、大哭、尖叫。社交环境太单一,缺少接触新事物的机会,长时间待在家中,都会导致这样的孩子触觉失调,缺乏社交能力。如果没有在早期进行改善,孩子长大的过程中,会影响朋友圈的发展,造成性格孤僻不善于表达分享,而且3岁之前限制了探索欲的发展,会对孩子以后的各项能力发展都产生影响。